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建地查詢信用貸款房貸銀行利率貸款全省皆可處理>農地信用貸款代償汽車貸款脆弱的風控

始自2005年起的盲目高速擴張,以及脆弱的風險控制體系,將使未來五年成為中國大企業的風險集中爆發期。這是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的一個基本判斷。他認為,長期以來,由於風險與責任的不匹配,風險管理一直是中國企業的薄弱環節。“風險來源於市場,但是不能賴市場,內因才是風險爆發的根本。”風控專傢周放生表示,一把手的決策失誤,是央企最大的內控風險,這是一個體制上的問題。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已連續多年發佈《中國企業風險管理白皮書》,總體上,中國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仍非全面。德勤管理咨詢金融行業主管合夥人吳松漢認為,中國企業在風控方面涉及的具體問題還比較多,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整體管理系統與產品設置;2.公司治理;3.風險偏好;4.風險文化。他認為,風險偏好與風險文化方面,中國企業與國際標準還有相當的距離。大企業風險5年內或將進入爆發期車水馬龍的北京航天橋西阜成路上,密佈著眾多的金融機構。文宗瑜每天上班都要經過一些銀行。他有時會留意,那些銀行的大門外由老頭兒老太太們排成的隊列——他們一臉虔誠,等候著開門營業的時刻。作為青年經濟學傢,文宗瑜在研究這個國傢宏觀經濟的同時,也會留意銀行外面那些老人們豐富的表情。四大商業銀行這些年頻發各種理財產品,在定期公告和相關預警提示缺失的情況下,他知道,風險也躲在那些銀行門口,等候著它的獵物。其實,相比於銀行門口的老人們,供職於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的文宗瑜內心清楚,更大的風險潛伏在他每天研究的國有大企業之中。過剩、債務和突發事件,在他眼中,這一系列關鍵詞的背後,都隱藏著大企業揮之不去的夢魘。“始自2005年起的盲目高速擴張,以及脆弱的風險控制體系,使未來五年成為中國大企業的風險集中爆發期。”文宗瑜說,對此,它們沒有規避的空間。光大事件暴露風控漏洞對於企業而言,風險就像揮之不去的蚊子,有時候可能覺得無關緊要,但有時大象也會被蚊子放倒。由於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8月16日11時05分08秒之後的2秒內,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瞬間生成26082筆預期外的市價委托訂單;由於訂單執行系統存在的缺陷,上述預期外巨量市價委托訂單被直接發送至交易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截至8月23日,光大證券流通市值一周縮水73.2億元,持股股東人均浮虧7.35萬元。對於這樣的“烏龍指”,FRM、遠光軟件(00206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風險專傢、咨詢中心副總經理關晶奇分析指出,風控文化淡漠為巨損之源。在光大事件中,當交易員提交瞭相當於其日交易最高額的100倍金額時,系統不但未報錯並禁止形成真實的交易,竟然順利地通過瞭交易系統,並且在自有賬戶不存在足額保證金的情況下,通過交易系統成交,造成瞭資本市場的異動,這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是罕見,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實際上,無論此次事件的發生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系統缺陷,都能折射出光大證券風控文化的缺失,因為如果有長效的信息系統風險審計的機制的情況下,這一類系統中存在的硬性缺陷是完全可以事先發現的;而若是確實是為瞭獲取超額利潤,快速做多後在金融期貨市場做空來獲取暴利,則涉嫌進入金融犯罪的范疇,也是風控文化未真正落地的表現。關晶奇表示,風控文化歸根結底是需要自上而下推行的,當一傢金融機構的主要領導都在鼓吹繞過監管、繞過防火墻、大膽創新的時候,即便該機構中有再多熟知風險管理工具的專業人士,其意見也可能消弭於無形。交易員的行為,是要聽命於安排給其的風險限額、風險閾值和風險征兆值的,當這些指標確實被風控和合規部門嚴格執行,並且得到公司高層領導完全授權和堅決支持的情況下,能夠對違背的業務部門和交易員進行實質性懲罰,那麼交易員一定會註意到自己所處的風險環境,予以應對;反之,交易員則可能會大膽冒進,踩著監管和風險的紅線跳舞。雖然本次光大事件中,客觀上是業務系統隱含風控缺陷,但仍在某種程度上弱化瞭“人”的責任。作為核心業務系統的訂單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發生如此大的問題,是不可想象的。“在世界各國證券市場上,都會發生類似的事故——不僅中國有,其他國傢也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上交所應該有一個應對突發事件的“熔斷系統”,“對於光大證券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事後的兩個危機處理方式:一是沒有經過正確的信息引導,即沒有迅速披露信息;另外是在信息披露之前,光大竟然做一個對沖交易,這構成瞭內幕交易,性質非常惡劣。”還有資料顯示,自2004年保薦制度實施以來,光大證券合計被采取監管措施8次,共有6位保薦代表人被處以監管談話、3個月不受理項目等監管措施。這表明其風險管理有點流於形式,真正執行並不到位。專傢揭示四大問題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已連續多年發佈《中國企業風險管理白皮書》,2012年的白皮書表明,在近年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監管要求以及管理提升需求的雙重動力下,100餘傢受訪企業中的大多數都開展瞭較為全面的風險管理工作,其中有近七成受訪企業認為他們對風險擁有統一的定義,並應用統一的風險管理戰略。不過,風險管理仍並非全面。德勤管理咨詢金融行業主管合夥人吳松漢認為,中國企業在風控方面涉及的具體問題還比較多,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整體管理系統與產品設置;2.公司治理;3.風險偏好;4.風險文化。尤其是風險偏好與風險文化方面,中國企業與國際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吳松漢表示,近年,市場競爭趨於激烈,有些公司經營壓力很大,創新任務很重,在自覺與不自覺間,可能放松瞭對風險漏洞的防范:第一方面,在整體管理體系,一些企業沒有規范的產品設置管理與流程,特別是事後跟蹤不到位。尤其是金融企業,系統升級的操作風險非常大。不過,系統的不成熟,也不一定會產生巨大後患。第二方面,一個產品出來的最初幾個月,監控非常重要,一些量化的限制也非常重要。吳松漢說,成熟產品有成熟的管理、定價、風險監控、分工、系統支持,隻有各方面都做到位,才能真正控制好風險。中國企業目前有一個問題,“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太多瞭”,很多來不及研究。本來“新產品”肯定要有額度的限制與審批,但實際操作上,企業的戰略、組織、運營、系統並不支持產品,也大行其道,從而產生風險隱患。第三至第五方面涉及更深層次的原因,包括“企業的公司治理、風險偏好與風險文化”存在不足與缺陷。風險管理核心的理解是平衡風險與利潤,管理層與董事會應該審批風險偏好,比如高風險投資必須限制在15%以內,那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在任何誘惑面前都不應該有“投機”心理。企業執行層面按風險偏好執行,執行部門的職能劃分與職能作用要劃分清楚,避免出現“特殊審批”、“長官意志”。此外,風險管理的“內化”尤其重要,文件有時不一定管用,風險文化應該深入企業骨血。“風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隻有完全融入日常業務系統,日常所有的經濟活動最終都是遵循風險管理的原則,隻有企業做到這一點,風險管理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吳松漢說:“在這方面,國內企業還有很多路要走。”註意潛在的兩處風險專傢認為,中國企業面臨諸多風險。最突出的是“走出去”時的並購風險,以及國內潛在的金融風險。隨著企業國際化浪潮的興起,國內企業對並購風險逐漸重視起來。浙江一傢企業打算花巨資購買美國的一個軟件專利包。事先他們找瞭律師和會計師,自認為做瞭充分的準備,但直到買到貨後才發現,那個軟件專利包跟美國高通事先簽署瞭專門的授權許可——它不能在中國使用,這等於將近1000萬美元完全打瞭水漂。“雖然不少企業在吸收海外企業先進經驗、建立風險控制體系方面進步甚大,但離完全成熟仍然需要時日。”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說。在國外,很多國傢的政府屬於“弱政府”,跟中國完全不同。一些中國企業風險控制意識淡薄,想當然地認為,隻要有錢,再簽署一份法律合同就能完美地在國外進行商業並購,但往往事與願違。“有的央企到國外拿資源,認為把當地政府搞定瞭,其他會迎刃而解。但隨之而來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當地的環保NGO,他們依然可以攪黃並購。”鄭剛說。前不久,一傢中國著名企業在歐洲,試圖收購當地的一傢知名企業,事先沒有做凈值調查就匆匆行動。這傢中國企業自稱已經“暗戀”那傢歐洲企業18年,認為已經不再需要談戀愛,一定要結婚,因為就要“拿證”瞭。但是,這種“暗戀”跟全面的系統風險評估仍有很大區別,結果導致另一傢中國企業跟它競爭同一個“戀人”。惡果很快就出現瞭,這傢中國企業當時向對方許諾瞭優越的條件——五年內不裁員,還要給員工加薪。但被收購企業的工人卻對中國人產生瞭不滿,認為並購方事先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這暴露瞭中國企業對文化差異的風險估計不足。另外,這傢中國公司還忽略瞭並購歐洲企業就是一傢全球性公司,不光是歐洲的員工要享受中國人給的新待遇,就連在印度和中國工作的員工都要求享受五年不得解雇還得加薪的待遇……這些都是事先未做凈值調查的後果。對於國內的金融風險隱患,吳松漢指出,今年6月,因為人民銀行一反常態在“必要時刻”沒有及時提供流動性,不少銀行在同業業務上虧瞭錢。吳松漢說,這不是控制問題,是風險戰略與風險偏好的問題。有銀行認為隻要央行提供流動性,同業業務肯定賺錢,這種判斷不夠審慎。對此,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黃紀法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近年相關部門對監管要求、內控指引越來越細致到位,公司治理越來越向國際慣例靠近。在有些國有企業,哪怕是一個非標準化、非格式化的文檔,都會進行審查。對於今年6月出現的“錢荒”問題,黃紀法表示,按照慣例,對於流動性趨緊,央行是必然會出手的。但今年一反常態,有些企業“沒想到”,忽視瞭流動性的管理。對於加強流動管理的問題,商業銀行開始有瞭更清醒的認識。黃紀法說,6月的錢荒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央行對流動性的審慎態度;二是當時是銀行交稅時段,僅工行就交瞭700多個億;三是今年的存款的確沒有預期的好。三項疊加,“錢荒”問題就暴露瞭出來。這提醒銀行,要更審慎地對待流動性管理。吳松漢還認為,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有些存款基礎與服務比較優良的大銀行已開始發力二三線城市,這對當地城市中小銀行將構成較大的挑戰,存款基礎有面臨流失的可能。銀行一旦無零售貸款,支持不瞭資產負債表,將面臨大問題。吳松漢說,尤其是地方債帶來的潛在風險要引起企業的註意。一些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結合太緊,“在經濟普遍向好時沒有問題,但是在經濟趨緩甚至下行時”會形成系統性風險。黃紀法分析,地方債問題有合情合理的一面。因為銀行從地方吸收存款,地方政府為瞭經濟的發展,通常要求當地銀行有一個適當的“存貸比”,所以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結合”。不過對於地方債的風險控制,商業銀行也非常重視。以工商銀行為例,按照半年報的數據,工商銀行地方債的存量為9000億元左右,在可控范圍之內。事實上,一些銀行對此風險的防范,已經比監管部門定的標準還要高。風控工具熟練應用尚不普遍“對於風險控制管理工具,真正能夠順利運行的大企業隻占20%-30%,更多的則是擺設。”銳眼風險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剛坦言。這種尷尬的局面,始自國內的風控管理框架——基本上借鑒美國、專門針對華爾街上市公司的框架,而中國真正的商業環境、法治環境跟美國的區別非常大。這直接導致中國風控的流程出現變異,框架設置和實際運營的流程“兩張皮”——有的企業純粹是為瞭應付監管而建立“風控”。早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滬深證券交易所和國資委就分別針對上市公司和央企出臺瞭多部法規,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等,但風控做得最好的仍是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國內的金融企業一般會按照主管部門的意願建立風控體系,一些銀行設置瞭風控師的職位,年薪達到瞭數百萬元。“但實際上他起到的作用卻很小。”文宗瑜說。據梅新育觀察,一些企業而言,管理層實際上是用高額預期收益來抵銷較高預期風險,如果收益不及預期,或者市場發生變化,企業就容易出現問題。梅新育認為,在應對系統性風險方面,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宏觀經濟和政治穩定性高於絕大多數國傢,系統性風險較低。企業在這一環境中成長固然迅速,但一旦進入系統性風險較高的市場時,風險控制滯後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風控血案大事記1994.1德國MGRM集團在美國高息籌資,投資石油期貨。損失13億美元。1994.12美國加州橘郡財務長雪鐵龍以政府名義籌資,進行票據投資,最後虧損18億美元,地方政府宣佈破產。1995.2.26英國巴林銀行因進行巨額金融期貨投機交易,造成9.16億英鎊(約13億美元)的巨額虧損,被迫宣佈破產,最後以1美元的象征價格出售。1995.9因為交易員井口俊英賬外買賣美國聯邦債券,造成日本大和銀行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2012.5.1華爾街投行摩根大通旗下綽號為“倫敦鯨”的交易員采取對沖策略失誤,導致該行在近6 周時間內巨虧20億美元。2004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航油金融衍生品投資出現5.5億美元的巨虧。2008中國再保險(放心保)集團“承保虧損、匯兌損失與投資”三大塊,形成數十億元浮虧 。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9-09/157860640.html

房屋銀行信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tinatu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